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讲话清晰绘制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蓝图,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建设目标,并特别强调要通过全民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中国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高举高质量发展旗帜,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把握好这里的高质量发展内涵,须抓住“规范”“公平”“创新”“数字化”四个关键词。
规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发展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了政策的“四梁八柱”。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范性要求。相关要求涉及办学定位、主体责任、归口管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招生宣传、办学条件、培养过程、考核评价、毕业学位、证书发放、财务收支等方方面面,为高校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明确了基本要求和行动底线。规范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范的目的是保障和促进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非限制和阻碍发展。因此,高校等办学主体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系列规范管理制度,坚持立德树人,夯实办学条件,强化过程管理,全面践行依法依规办学和高质量人才培养。
公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国家行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面向人人,服务人人,适合人人”,切实推进全国一盘棋,构建面向14亿人口的终身学习体系。无论是学历继续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无论是青少年读书活动,还是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无论是社区学习中心,还是学习型城市建设,都需要全力推进公平普惠,都需要覆盖全国城乡,覆盖所有行业企业,覆盖所有人群。不论老幼,不论贫富,不论职业,只有让所有公民都享有公平的终身学习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及配套支持服务,才是达到了“人人皆学”的发展目标,才是高质量的继续教育,才能推动“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在工作中贯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和全方位一体化部署,确保终身学习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城市、社区、单位和个人,落实到具体项目、工程、工作、活动中来。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各单位必须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单位一策”,结合实际灵活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在实践中弘扬特色、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明确奋斗目标,然后全面、准确采集信息,理性而活跃的分析思考,以改革创新的担当勇气,大胆超越陈规,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中,创新既要体现在制度建设、体系重构、体制机制变革,如推动国家及地方终身学习立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创新,建设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制度,构建国家老年大学办学服务体系等;也要体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思政教育、教材建设、资源共享、支持服务、考试测评、质量保障、新技术应用等育人育才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数字化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教育数字化”置于“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之前,充分体现了数字化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中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中国来说,要建设幅员辽阔、14亿人口的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数字化是必然选择、关键利器和基础支撑。只有充分发挥好数字化在资源共享、模式创新、生态重构中的倍增器作用,才能大幅提升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建设速度与成果成效。要将数字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将新理念、新技术引入终身学习领域,不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筑牢支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数字底座,丰富数字化资源与内容供给,创新泛在多元、智能化、体验式的学习场景与学习模式,打造现实与虚拟深度融合的终身学习新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建设面向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也必须将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并着力在保规范、促公平、求创新、数字化上下功夫,从而切实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武丽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 中文域名: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