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8年数学监测分析报告,南海区八年级数学学科在学业成绩、学业水平、学业均衡、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课时达标率、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南海区以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为契机,深入推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以理念创新、教育行为改革为重点,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推进区域数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检验,南海区数学学科的改革成效比较显著,多项指标与上一轮监测相比都有较大的进步。主要做法和经验如下:
一、多元并进,助力学生思维提升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020年,南海区开始规划《“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探索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和实施、评价策略。之后每个学期,初中数学教研团队均会组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评比及展示活动,指导全区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对教材研究,对教材进行整体化、结构化的整合,实现从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到跨学段的纵向贯通,帮助教师树立单元整体化教学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节奏的整体把控,同时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助力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形成整体性的、关联性的、发展性的、能够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数学深度学习思维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从“道”的层面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提升的基础。为此,初中数学科组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提炼实操模式,在全区推广使用。每学年定期组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的全员培训,通过课例与讲座的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区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最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影响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三)构建高效课堂
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探索,构建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有利于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交互式课堂。以每学年开展的高效课堂评估活动为契机,推动校际交流,从课标解读到教材理解,从教学设计到上课实施,从设问方式到活动开展……全方位进行研究探讨。有的学校每学期都会邀请区、镇教研员及外校名师到校进行高效课堂的指导,经过多次研讨、重构、反思,学校常态课堂教学已呈现出多元开放、创新探究、师生互动、以生为本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四)关注学生“如何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而精妙的学科。部分学生在做题时总是容易出错,对学习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根据观察和调研,样本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自信心处于“不高”的数量都相对较多。为此,有的学校开展了初中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以学生错题为抓手,加强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尝试剖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进一步改进教学及管理。有的学校开展了“解题思维导图”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学生在解题时运用思维导图,让解题思路可视化,使解题思路更清晰,助力问题的解决,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多措并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一)共享名师资源
建立区(及以上)、镇(街道)、教育集团(学校)三级名师工作室制度。名师工作室承担薄弱学校帮扶、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等任务,培养对象向相对薄弱镇(街道)、教育集团(学校)倾斜,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以“数字中国”建设为抓手,开展“名师进万家”在线导学答疑公益服务活动,打造智能、泛在的网络学习空间,为全区四年级至九年级学生提供的类答疑服务和个性化一对一呼叫等直播答疑服务,每次都吸引上几千名学生在线观看学习,该行动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广泛的好评。
(二)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
坚持教育公平,关注低分率,加强对学困生的帮扶,通过个性化辅导、分层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突破难点,提升信心。有的学校指导每班每4—6人组建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设立各学科的“小先生”,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开展生生互助学习,实施“点对点”帮扶,为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供随时随地的支持,提升学困生学习信心,促进学业提升。
(三)推进蹲点教研工作
加强核心素养基地学校的蹲点教研工作,让区内优质师资带动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课型研究为依托,凸显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聚焦核心素养,重点推进概念课、原理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并结合本校实际,研制校本高效课堂模式,增强其造血功能。针对部分外来工子女学校学生数学学习不理想的情况,数学科组转变教研方式,聚焦薄弱学校的课堂及校本教研,帮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整体提升,促进学校数学教育优质发展,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经持续开展蹲点教研工作,薄弱学校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积累了一批优秀的课型案例,有关学校数学教研组逐渐形成了重研究、重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以点带面,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带动了同校不同学科、以及周边学校的教研氛围。
三、多元融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习惯
(一)开发特色课程
支持学校自主研发校本特色课程,鼓励校间联动开展,落实“以学生体验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探索,深化师生教与学的互动性,以学生的收获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一是以“实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校深入开展初中统计与概率实验活动课程探索,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把统计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在真实的统计概率活动中感悟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让枯燥乏味的统计概率课变得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做”中获得统计与概率知识,从“学”统计与概率变成“玩”统计与概率、“用”统计与概率,感受统计与概率的价值与乐趣,感悟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理解通过数据认识现实世界的意义,感知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培养数据意识,引导学生从统计与概率的角度用数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运用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二是以“实践”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四所学校成立合作基地,开展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点探索,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通过学习“项目制”“课题化”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合作的原则、掌握合作的技能方法、开展有效的讨论交流、形成积极友好的合作氛围、享受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真实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素养;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运用所学的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素养;用数学的语言,通过数学建模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逐步形成“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素养。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体悟数学的意义,多维度体会数学的美,认识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形成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数学学习自信心,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重论据、合逻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三是以“感性”启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有的学校结对研究开发了与国家教材相匹配的系列化数学科普性读本——《奇妙的数学》,并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向全区推广。其中,七、八年级的读本侧重于数学文化、简单的数学游戏和数学趣味问题等,通过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故事等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具有宽广的情怀和宽阔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收获数学好玩、数学奇妙的体验。九年级的读本侧重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知识延伸等,旨在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四、多搭平台,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区“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重点解决和突破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研制核心技术,形成系统的优质资源,并打造一支务实进取、专业水平高、影响力大的名师队伍。目前,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区级首席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8人,骨干教师41人。
二是开展“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搭建平台,积极推进区、镇(街道)、校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研制教师专业培训课程,凝练成果,融通资源,合作共赢。
三是立足前沿,借力专家资源,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活动,如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为全区初中数学教师作题为《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讲座,指导如何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四是搭建专业期刊论文发表平台,提炼成果,宣传推广,扩大影响。每年均组织年度优秀论文交流培训会议,邀请专家团队指导、修改,并推荐发表。目前,已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中学数学研究》等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回望过去,南海区坚持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推进区域数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新的赶考路上,将继续深耕数学的教、学、研良性互动教学研究方式,为师生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区域数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供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 中文域名: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