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简报〔2025〕第26期
山东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引领,聚焦育人功能强化、育人模式创新、育人评价改革,持续构建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一、聚焦育人功能体系建设,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格局
(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转型升级,近年来,累计建设20个战略新兴专业,调整37个专业,专业重组超40%。打造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等,增设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新增人工智能、核科学与技术、低空技术与工程等一批学位授权点,推动传统学科现代化转型,扎实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二)构建联培共育生态。推进培养主体贯通协同,发挥泰山学堂、齐鲁医学堂、未来技术学院等“六堂一院”引领作用,加强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强基计划等的统筹衔接,构建“学堂+学院+大平台”联动融合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按照“通识+专业+实践”的模块化课程设计理念,统筹推进人工智能等课程体系建设,建立本研课程学分互认机制,鼓励获得推免资格本科生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提前进入科研团队,支持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融入教学,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三)拓展专项培养空间。依托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国优计划”等重点人才培养项目,深入整合优质办学资源,加快扩大专项育人规模,各专项博士生招生占比达到46%,提升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力和贡献度。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为载体,与15家央企合作实施人才联合培养专项,牵头组建区域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聚力推进集成电路、半导体等“卡脖子”技术攻关,提升产学研协同育人成效。
二、聚焦交叉育人模式构建,重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一)打造交叉育人载体。聚焦数据科学、智慧工程、智慧医学等前沿领域,创建实体化运行的学科交叉中心,同时按照“总—分”架构分批建设学科交叉分中心,形成以人工智能底座技术为基础,以智慧海洋、数字空天、智慧国家治理、大健康前沿交叉研究等分中心为支撑的“1+8”交叉育人体系。完善“学校主导—分中心主建—团队主责”的交叉中心建设运行责任机制,加强在政策、规划、督导、评价、服务等方面的协同支持,一体推进学科培育、学生培养、导师发展,构建学科交叉育人“特区”。
(二)建强交叉育人队伍。深化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师资交流,畅通校内外跨学科导师选聘渠道,每年遴选40支导师团队,提供200个交叉专项博士生指标,引导搭建战略聚焦性强的跨学科导师团队。定期分析导师团队跨一级学科和跨学科门类的趋势走向,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研究生导师发展中心,构建“全员覆盖、全周期贯通、全场景支撑”的教师发展赋能平台,全面增强教师交叉育人能力。推行校企“双师制”,健全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制度规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师资保障。
(三)完善交叉育人机制。设置集成多学科资源的“揭榜挂帅”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发布项目指南—交叉导师团队申请—导学团队共同解题”的项目制集成攻关机制,引导育人模式向多元交叉、大跨度方向发展。着眼学生全面成长和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建设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海洋考古等跨学科“微专业”60余个;打造“博士+硕士”双学位项目,鼓励学生在攻读基础学科博士学位期间,同时攻读应用技术学科硕士学位。完善重大合作项目与重大合作成果多边认可、多边共享、绩效共同计算制度,引导跨学科跨学院跨机构的深入科研协作,增强多主体交叉协同育人动力活力。
三、聚焦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导向
(一)创新多元评价办法。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要求,实施德育等级、学业水平、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后续培养单位反馈等多维度长周期评价,探索建立基于“核心素质—高阶能力—战略贡献”的拔尖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推出重大装备、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等7类实践成果等效替代学位论文的实施细则,并通过加强企业导师库建设、完善“成果认定—报告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等关键环节的校企联合把关机制,构建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开辟全新空间。学校首届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硕士生凭借“非球面树脂光学镜片精密胶合技术研究”的实践成果报告,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成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位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二)强化评价过程管理。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评价的多元主体参与,加强职能部门和培养单位紧密协同的校内自评机制建设,定期开展专家、校友、企业、专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常态化组织人才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就业后发展状况等跟踪调研,提高人才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健全以常态化数据监测、年度报告等为基础的评价结果运用,加大问题反馈、原因诊断、建设指导、整改落实等工作力度,深化与培养单位人事编制、绩效分配、学科建设经费等资源要素配置的协同联动,形成评价过程管理闭环。
(三)推进数智技术赋能。依托人工智能、数字画像等技术方法,整合学生学习过程、科研活动、实践成果等多源异构数据,开展学生成长特征动态分析,持续提升人才评价的系统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驱动的智慧管理“驾驶舱”平台,推动人才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的实时动态融合,并面向学生提供专业知识问答、学习路径智能规划、就业方向匹配、特色资源推荐等个性化支持,面向职能部门和培养单位提供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评估、教学评价、资源配置等辅助决策,助力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 中文域名:澳门金沙官网_中国体彩网手机版app.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